本届世界杯爆出多个冷门,这其中和很多球队屡屡祭出铁桶阵不无关系。
德国爆冷输给韩国,阿根廷爆冷战平冰岛,西班牙120分钟战平俄罗斯等,球队虽然空有场上优势,但是却破门乏术。
难道铁桶阵没有办法破解吗?当然不是,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战术是完美无缺的,破解铁桶阵,有时候其实并不复杂。
一般来说,破解铁桶阵常见的战术有三种,其一是本队阵中拥有高大中锋作为前场支点,边路球员起球传中,大中锋可以直接头球攻门,也可以为队友作掩护,亦或是头球争顶成功,摆渡给队友寻求射门机会。
除了大中锋,还需要有传球好手,送出高质量传球。
看看德国队的三场小组赛仅有两粒进球,算是被大巴阵害惨了,如果克洛泽尚在,德国怎会如此尴尬!?
其二便是远射,既然无法进禁区,那么不如就在禁区前沿来一脚吧。
这样的好处是出其不意,由于禁区中囤积了过多球员,也很容易导致守门员视线受阻,等注意到了来球也扑救不及。
所以只要远射技术好,多尝试几次,总会有意外收获。
小组赛中,巴西1比1战平瑞士,正是依靠库蒂尼奥的穿云箭,桑巴军团才收获进球。
其三便是定位球战术,进攻球员如果强硬突破,防守球员很容易因为防守动作过大而犯规,那么好机会就来了。
如果距离合适,可以直接定位球破门,一切自然OK了。
即便是间接定位球,也可以采用多种战术设计来寻求突破。
小组赛第二轮,德国2比1瑞典,正是依靠着克罗斯和罗伊斯的定位球战术设计,才完成了绝杀。
葡萄牙1比0摩洛哥的比赛中,凭借C罗角球冲顶破门,让球队笑到了最后。
除了以上三种常用的战术,还有其他方式可以有助于破解铁桶阵。
其中一个便是不通过中场,后场直接长传找前锋球员,因为在一方防守球员持球时,对手整个阵型也会散开,后防球员与守门员之间便会出现一定空间。
如果自家后防球员或者后腰球员可以长传准确找到自家锋线球员,这样出其不意的进攻,往往会在对方还没来得及摆好铁桶阵,便已经杀入进去,形成射门。
小组赛阿根廷2比1尼日利亚的比赛中,梅西攻入的首粒进球,便是巴内加在后场的精确长传,当时很多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,阿根廷人已经开始庆祝比分领先。
其二,以反击破反击。每一个摆大巴的球队背后,都有着拿三分的雄心。
所以不要以为摆大巴就真的是消极比分。 每一个摆大巴的球队,除了设计好防守,还都计算着如何通过反击获得进球,本届世界杯中,很多强队都在这上面吃够了苦头。
但是这一特点,往往也是可以为进攻一方所利用的,因为每当对方打反击时,其中场球员也会迅速散开前压,这就很容易导致中场线和后方线脱节。
这样情况下,如果一旦断下皮球,利用阵型脱节出现的空档,迅速打对方反击,同样很容易得手。
即便是不能第一时间断下皮球,只要迅速做好防守,让对手的反击转化阵地战,等对方中场球员和后场球员全部前压之后,利用后防出现的空档,一样可以在断球后迅速打反击。
比利时在攻入巴拿马第三球的时候,正是如此,当时德布劳内本方后场断球传给维特塞尔,维特塞尔不停球直接传给阿扎尔,阿扎尔带球一路狂飙,斜传给后插上的卢卡库,此时由于巴拿马后防球员来不及回撤,卢卡库几乎是半单刀状态,轻松打门得分。整个过程,不超过十秒。
除此之外,破解铁桶阵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策略,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便是,一定不要在禁区内带球,当队友无论以何种形式将球传入到中路时,最好一脚出球,要么射门,要么传球。
水平再高的球员,也架不住对手两三个人的包夹。
德国队2比1瑞典的第一球,阿根廷绝杀尼日利亚的第二球,以及西班牙2比2战平摩洛哥的第二球,巴西打入哥斯达黎加的第一球,都是在中路不停球直接一脚射门,在对方来不及封堵之前,就已经完成了所有动作。
所谓“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”,其实是一个道理。
曾经巴萨或西班牙倡导的tiki-taka战术,之所以在面对铁桶阵时无往不利,其实也是因为在中路突破时的一脚传球极其精准,以至于防守人员虽然人多,但是却不知道该防谁。
西班牙2比2摩洛哥的比赛中,西班牙打入的第一粒扳平进球,依稀可以看到往日tiki-taka战术的影子。
西班牙球员前场连续一脚传递,最终伊斯科射门得分,摩洛哥球员由于对方传球速度过快,甚至不知道怎么移动,防线迅速洞开,给了西班牙得分机会。
其实铁桶阵是足球比赛中实力较弱一方常用的手段,但是没想到在这届世界杯中被“发扬光大”,让很多实力较强的球队缺少应对手段,以至于无可奈何。
其实找准对手铁桶阵的弱点极应对办法,有时候看似难以逾越的一道障碍,顷刻间就会土崩瓦解。